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热”真的会要命

发布时间:2022-08-17  发布者: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376
分享到:

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如今,时令虽已入秋,但我国很多地方仍是高温不下,“秋老虎”依然很“放肆”,稍不注意,中暑仍时有发生。

中暑历史悠久,中医亦称“中暍”“伤暑”等,早在《黄帝内经》中便已有记载,西方的记载亦可追溯至两千多年以前。由于长时间太阳直射会导致类似卒中的神经精神症状,这种严重的中暑在19世纪又被称为日射病或热卒中。当人们意识到日射病同样可以发生在没有太阳直射的高温环境时,日射病即被称为热射病。

现代医学中,中暑是指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和(或)剧烈运动一定时间后,吸热-产热-散热构成的热平衡被破坏,机体局部或全身热蓄积超过体温调节的代偿限度时发生的一组疾病,可表现为从轻到重的连续过程。

何为热射病?

热射病又名致死性中暑,主要表现为高热、皮肤干燥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死亡率高达10%~50%。热射病患者体温可升高至40℃以上,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表现早且突出,以意识、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甚至会遗留持久的神经功能障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射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在不断上升。调查资料显示, 在高强度运动中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热射病而非心血管意外;而由热射病导致的死亡可能超过所有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总和。

高温高湿天气应警惕致命的“热射病:

1.避免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处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 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

2.在高温天气,注意多喝水,最好适当喝淡盐水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

3.在高温环境里作业时,一旦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早期症状, 需及时撤离高温现场。到阴凉通风处饮水降温, 也可以适当地饮用一些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4.预防热射病, 最根本地是要做到预防中暑。中暑处理最关键是迅速降温,如果发展为热射病,需及时送医救治,医院将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患者实现体表降温和内脏降温,并开展对症治疗。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参考文献】

刘树元等,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44(03)181-196

宋青等,中暑的定义及分级诊断.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44(07)541-545

王美红等,热射病致神经系统损害9例临床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08)46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