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部前身为科研中心,成立于2006年,旨在建立一个高水平综合性的医学科研基地,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实验场地、设备平台和技术支撑。
科研中心成立初期占地面积仅1000多平方米,随着近些年医院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科研中心发展迅速。于2016年首次引进专职科研人员,2018年从妇产科大楼23层搬至南院区28号楼,拓展使用面积至4000多平方米,设计建立了多个实验平台。同年郑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挂牌科研中心,学校和医院等比例投入科研经费共计8000万元,用于建设和完善科研中心实验平台。2019年完成了多台大型仪器设备集体验收,之后立即投入到各个实验平台启用。2022引进的这些大型仪器处于省内甚至全国先进仪器行列,10×Genomics单细胞测序仪更是当时全国首个单细胞测序系统,这些大型仪器迅速武装了科研中心的技术平台,支撑和推动了科研中心发展迈向新台阶。在平台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依托科研中心,我院于2020年获批临床信息与样本资源库资质和河南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标志着我省首位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的成立,以及我省首家附属医院标准化实验动物房的建成。2023年成立科研中心及神经科学研究院办公室,科研中心独立运行。2024年郑州大学发育与代谢研究院以及郑州大学爱迪星医学研究院相继成立,医院将药物临床试验中心和科研中心合并,部门更名为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部简称研转部。
目前部门共有工作人员44名,其中在站博士后8名,博士以上学历16名,硕士以上学历35名,技术及辅助岗位10名,多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平均年龄32岁,是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学历青年人才队伍。部门所在科研楼共有5层,每层建筑面积为969.97 m2,五层总建筑面积约5000 m2。除了二层为临床产前诊断中心实验室外,其余4层均为研转部实际用地,位置布局如下:临床信息与样本资源库(一层),公共实验平台(三层),河南省小儿脑损伤重点实验室(四层),实验动物室(五层)。经过几年建设,目前研转部拥有各种小中大型仪器总量超100台,总价值超5000万元,其中5-10万以上仪器设备66台,10-50万以上仪器35台,50万以上大型仪器15台,100万以上的大型仪器11台。这些仪器涉及影像学、基因组学、分子学、蛋白质学等层次的实验分析应用,可以开展免疫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实验、动物学实验等临床医学研究和基础研究几乎全部的实验需求。
实验室已经制定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了长效培训和交流机制,配备了智能化的仪器预约管理系统,使实验室运转有序、仪器高效利用、提高研究者的科研效率。作为医院公共科研平台,部门承载着我院学科建设和平台建设。在研转部的助力下,我院相继获批2个国家分中心,6个国际联合实验室, 3个郑州大学共建研究院,1项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俞东川),1个省重点实验室(李根霞),1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袁恩武),支撑了24个省级重点学科的发展。
自成立以来,我部在医院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矢志不渝地坚持党建引领与创新驱动。致力于探索和构建一套全新的、高效的运行机制,旨在加速学科的蓬勃发展,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科研实力。作为核心服务宗旨,我们将全力支持我院科研工作者深入临床基础研究,为他们提供坚实的平台与资源,推动医院科研水平的持续飞跃。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快促进临床科学研究与转化,创新和优化运行机制,坚持高质量开放共享,提升临床科研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支撑,用实际行动诠释我们的使命与担当,为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