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长了“痘痘”怎么办?
长了“痘痘”怎么办?
住院药品调剂室 姚亚飞
大家常说的的“痘痘”,即所谓“青春美丽痘”,医学名字为痤疮,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积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是美丽的天敌,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影响。
一、痤疮的发病机制: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的增殖、炎症、免疫反应等。
二、痤疮的分级:根据皮损的性质分为3度、4级,即轻度(Ⅰ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有炎性丘疹;中度(Ⅲ):出现脓包;重度(Ⅳ):有节结、囊肿。
三、治疗原则:外用药物治疗是痤疮治疗的基础,轻度及轻中度痤疮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在系统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
四、药物治疗:
1.维A酸类药物 作用机制:维A酸类药物具有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粉刺、抗炎、预防和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痤疮瘢痕等作用。
常用的外用药物有:维A酸乳膏、异维A酸凝胶、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乳膏等。口服药物有:异维A酸胶丸、维胺酯胶囊等。Ⅰ级和Ⅱ级痤疮外用维A酸类即可,Ⅲ级以上可联合口服药物。
注意事项:
(1)维A酸类药物存在光分解现象并可能增加皮肤的敏感性,建议睡前使用,采取低起用浓度、小范围试用、减少使用次数等措施;
(2)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黏膜干燥,建议配合皮肤屏障修复剂使用;
(3)青春期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12岁以下儿童尽量不使用口服维A酸类药物;
(4)维A酸类药物有明确致畸性,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期间暂停哺乳,育龄期妇女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应严格避孕。
2.过氧苯甲酰 作用机制:过氧苯甲酰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酰,具有杀灭丙酸杆菌、抗炎及轻度溶解粉刺的作用,可作为炎性痤疮首选外用抗菌药。
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轻度刺激,建议采取低起用浓度、小范围试用;该药对衣物或毛发具有漂白作用,应尽量避免接触;该药释放的氧自由基可导致全反式维A酸失活,二者连用时建议分时段外用。
3.抗生素: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林可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夫西地酸等。口服抗生素一般适用Ⅲ级以上痤疮患者,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备选,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也可酌情使用,药物选用需要医生疗程建议不超过8周。
注意事项:
(1)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不推荐作为首选,不推荐单独或长期使用,常联合过氧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
(2)四环素类药物不宜与口服维A酸类联用,以免诱发或加重良性颅内压增高。
4.激素治疗:
(1)抗雄激素治疗:雄激素是痤疮发生中重要的内源性因素,抗雄激素类药物可减少或拮抗雄激素的活性作用,减少皮脂腺分泌脂质进而改善痤疮。常用药物有:短效避孕药、螺内酯、二甲双胍等。
(2)糖皮质激素类: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反馈性的抑制肾上腺素源性雄激素前体分泌;中小剂量具有抗炎作用,适用于重度炎性痤疮的早期治疗。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具体的患者如何选择治疗药物,有专业的皮肤科医师进行诊断与治疗! 用药请向药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