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育儿课堂丨学龄期儿童的“烦恼”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龄期应该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阶段,然而,许多家庭却因为学龄期孩子的“烦恼”--夜遗尿而感到困扰。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也给家庭带来了许多烦恼。

夜遗尿,又称为夜间遗尿或夜间尿失禁,是指在夜间睡眠时,孩子不自主地排尿。夜遗尿在学龄期儿童中相对常见,5岁以上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则为遗尿症。
那么夜遗尿的原因、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有哪些呢?
夜遗尿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这并不是简单的懒惰或不负责任。医学研究表明,夜遗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生理方面,孩子的膀胱发育尚未成熟,可能无法在夜间承受足够的尿液,特别是夜间睡眠期间,孩子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导致他们对膀胱充盈的感觉反应不敏感,进而引发夜遗尿。其次,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如果父母有类似经历,孩子也可能面临更高的夜遗尿风险。此外,心理因素、如压力、焦虑等,也可能导致夜遗尿的发生。
夜遗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孩子在夜间睡眠时无意识地排尿。许多孩子在夜间会经历不同程度的遗尿,可能是偶发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孩子夜遗尿带来的不仅是清理床单和被褥的麻烦,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自尊心的影响。孩子可能会因为夜遗尿而感到羞愧,甚至在学校受到同伴的嘲笑,久而久之,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

那么,面对夜遗尿,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白天多喝水,控制晚上的液体摄入量,尤其是在睡觉前的2小时内,尽量减少饮水。此外,家长可以制定规律的排尿计划,鼓励孩子在晚上睡觉前上厕所,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饮食方面,家长要注意避免让孩子在晚上摄入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和巧克力等。同时,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孩子的整体健康,增强膀胱的控制能力。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有利于预防便秘,同时也有助于膀胱的健康。
运动也是改善夜遗尿的有效方式。适当的身体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膀胱。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户外活动,或是和朋友们一起玩耍,增加运动量。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训练来增强孩子的膀胱控制能力,比如定时让孩子在特定时间内去厕所,形成条件反射。

总之,夜遗尿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情况,但对那些受到影响的孩子和家庭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理解夜遗尿的成因、表现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将帮助家庭更好地面对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与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和爱的温暖。郑大三附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全体医护人员愿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帮助学龄期儿童度过这个尴尬的时期,相信通过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也一定能够克服这一“烦恼”,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文图: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 张晓佳
审稿:梁宇
编辑:陈劼明
责编:刘芙蓉
审核:鲁美苏
医院地址:郑州市康复前街7号
母婴服务热线:0371-66903131
投稿反馈邮箱:zdsfyjkjy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