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又是残春将立夏 辨证施治护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29  发布者: 健康教育科    5499
分享到:
剩雨残春送五更,晴光入夏似相迎。5月5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个节气——立夏。顾名思义,意味着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清代顾禄在其著作《清嘉录》中称:立夏“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夏季天气炎热,会因消耗大而影响食欲,儿童更易如此。古人习俗在立夏这天给孩子称重,在立秋日再称一次,以此分辨健康情况,从而调整保健方法。古人将立夏视为与人体健康关联很紧密的时节,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我们要抓住节气变化,根据人的体质,预测节气对人体的影响,在节气到来之前提前调理身体,达到预防疾病、平和过渡季节交替的目的。这也体现了治“未病”的理念。

HAPPY LABOR DAY

一、立夏时节,养心补心是关键


天气转热,自然界阳气渐长,地面温度明显升高,阴气渐弱,中医认为,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立夏后特别注意对心脏的养护,尤其当夏天气温逐渐升高后,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从而心火旺盛导致心烦气躁。因此,在春夏交替之际要顺应天气变化,做好自我调节,加强对心脏的保养。
1.汗为心液,要避免大汗淋漓,过汗伤阳。
2.保持愉快的心情,切勿发怒。
3.内关穴是调节心神的重要穴位,可以点揉位于手腕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的内关穴,以感觉胀痛为宜,每次每侧穴位按揉2分钟为宜。


4.中医调理方法有灸疗、耳穴压豆和食疗。立夏灸疗能够通过穴位特性升腾人体阳气,通利“心气”。根据中医理论基础指导,采用中医外治疗法刺激相应的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穴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籽粘在适当大小的医用胶布上,然后粘贴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并按压刺激穴位,起到调理脏腑的作用。


食疗方面由于夏季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造成前文所说的"苦夏",所以夏季宜多吃些苦味或赤色食物,如莲子、百合、小枣、西红柿、胡萝卜、樱桃、红豆等,有补充阳气的功效,以养心安神。爱出汗是气阴亏虚的原因,可以乌梅三豆饮补气滋阴,乌梅、黄豆、绿豆、黑豆、冰糖若干煎煮代茶饮用。每天还可以吃一些坚果,如干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既能补充营养,对强心护心也大有裨益。

HAPPY LABOR DAY

二、立夏时节,调理脾胃很必要


立夏之后多阴雨,空气潮湿闷热,很多老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会因季节变化人体胃口自然变差和贪凉嗜冰,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的“夏打盹”正是用于形容立夏之后,人们嗜睡、食欲不振的状态,中医认为,这主要是由暑湿脾弱所致,夏季主湿,而脾胃最易受湿的影响。湿气太重会妨碍人体的汗液蒸发,导致体内水湿停滞,湿气在表则觉皮肤粘腻、身体重着、筋骨酸痛;湿气在里则生疲倦乏力、头晕困重、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等症状。
1.除湿重点在于健脾。建议在早晚进餐时喝些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可以在即将熬制好的粥里加一点荷叶,以增强清热祛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功效。
2.还可以通过中药汤剂、针灸、中药熏蒸、艾灸等方式,促进水湿的代谢和排出。药疗可以遵医嘱选择健脾益气、化湿利水的方剂调理。针灸可以选择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位。中药熏蒸能起到祛风散寒、解肌发汗的作用,有利于体内气血的排出。艾灸能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散湿散寒、防病治病的保健作用。             

HAPPY LABOR DAY

三、立夏时节,谨防外感莫大意

                                                    

夏天患感冒俗称“热伤风”,立夏以后天气逐渐炎热,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人体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出汗较多,人的机体还未完全适应夏季的气候,尤其是入睡后更容易受凉。热伤风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刚开始为鼻咽部的不适或仅有低热、头痛等症状,少有高热,而且出汗后热仍不退,随病程进展,鼻涕变稠并伴有头痛、沉重如裹、身体酸懒、倦怠无力、口干但不想喝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
1.中医认为热伤风常由风、寒、湿三种因素引起,因此在治疗时可以通过选用辛温解表、清热解毒、祛风化湿等功效的中草药来对症治疗。
2.常见中医防治方法如按摩、刮痧、经穴走罐等也可以缓解感冒的症状。可按摩鼻翼两旁用食指和拇指按压迎香穴20~30次,再用手掌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和鼻翼。


其中走罐具有简便、廉价、效佳等特点,是治疗感冒的一种速效方法,有其它疗法不可替代的功效,与“刮痧”相比,“走罐”疗法更加柔和,治疗时痛感小,火罐的大小形态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选用,即使是小孩子也可以适应。


  温馨提示: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施治。

end


(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投稿邮箱zdsfyjkjyk@126.com)

:马洪峰

审稿:匡 怡

编辑:陈劼明

责编:刘芙蓉

审核:鲁美苏

来源: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郭晓丽工作室

医院地址:郑州市康复前街7号

母婴服务热线:0371-66903131

投稿反馈邮箱:zdsfyjkjy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