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被忽视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近年来,在我国,超重、肥胖在儿童青少年中越来越普遍,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也逐渐升高,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及其成年后身心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世界高血压联盟把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
什么是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高血压难道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事实并非如此,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它是经过3次及以上不同时间测量的血压,平均收缩压和(或)平均舒张压≥同年龄、性别和身高血压的第95百分位或者≥120/80mmHg(具体要以医生指导为准)。
建议对3岁及以上儿童每年体检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时测量血压,并与体格发育指标一起进行监测。如果怀疑儿童青少年高血压,一定要带其去医院儿童心血管专科医师处就诊,积极寻找高血压可能的原因,科学防治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分几类
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生的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多数表现为血压水平的轻度升高,通常没有不适感,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不易被发现,多是体检时被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青春期前后发生的高血压多为原发性。
继发性高血压:多表现为血压显著升高,但也可表现为轻、中度升高。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比较明确,如肾脏疾病、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个别药物,或主动脉缩窄等心血管疾病。其中,肾脏疾病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首位病因,占继发性高血压的80%左右。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30%~40%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在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时候,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早期改变,以左心室构型改变为主,其他改变包括血管内膜中层增厚、大中动脉弹性降低、肾脏功能下降和眼底动脉硬化。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可持续至成年,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约40%的高血压儿童青少年发展成为成年高血压病人。高血压儿童青少年在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有什么原因
1、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较多,如肥胖、父母高血压史、低出生体重、早产、盐摄入过多、睡眠不足及体力活动缺乏等。其中,肥胖是关联性最高的危险因素,30%~40%的儿童原发性高血压伴有肥胖。
2、儿童青少年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肾脏病变、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中毒等。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有什么症状
1、原发性高血压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当血压明显升高或持续性升高时,可出现头晕、头痛、鼻出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惊厥、偏瘫、失语、昏迷等高血压脑病表现,当血压短期内急骤升高时,还会出现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等高血压危象。靶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常伴心血管、肾脏、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
2、继发性高血压除了有高血压的表现,多伴有原发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肾源性高血压,可有如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心血管源性高血压,可有多汗、生长发育落后、活动耐量减低等异常。
儿童青少年得了高血压,家长应该怎么办
1、及时至心血管专科医师处就医,寻找高血压原因;
2、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科学饮食、加强体育活动、控制体重、避免精神紧张等,同时建议家庭成员、教师共同参与,制定可行的目标,并设置奖励机制(非食物)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根据每个患儿病情,必要时需限制其参加竞技体育和或高强度训练。
3、儿童青少年继发性高血压应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不能纠正基础病因者应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降压药物治疗。
4、儿童青少年血压管理目的是:控制血压水平、降低靶器官损害、降低成年后高血压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文:小儿心血管与内分泌科 郝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