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阴暑阳暑需分清,对症下药才可行

发布时间:2022-08-17  发布者: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864
分享到:

炎炎夏日,防暑成为了人们在烈日下的“必修课”。加上近段时间郑州的天气可谓是一天比一天热,热浪一天比一天高。稍有不慎极易中暑,中暑后好多人想到的就是口服藿香正气水,那么只要中暑就喝藿香正气类的制剂,这样做真的对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中暑的这个暑到底为何物?中医认为,暑为外感“六淫”之一,是夏季火热之气所化,为夏季的主气,其性炎热,易伤津耗气;且暑季除气候炎热外常多雨而潮湿,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以侵犯人体,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而不爽等湿阻症状,因此中暑也有“阴暑”和“阳暑”之分。著名医家张景岳曾说:“暑月受寒,故名阴暑;暑月受热,故名阳暑。”所以我们面对中暑,一定要分清阴暑阳暑,再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阴暑和阳暑。“阳暑”,也就是西医概念中的“中暑”,是指在高温、烈日的环境中因劳动、工作时间过长,感受暑热而引起的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等症状。这个时候是是不适于用藿香正气水(液、滴丸)来治疗的,可选用中药仁丹,十滴水等来治疗。仁丹具有清暑开窍的功效,可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等症状;十滴水具有健胃、和中之功效,可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症状。“阴暑”则是在夏日炎炎之时,因过于避热贪凉而引起的中暑。夏季由于暑热湿盛,汗液大泄,肌肤毛孔开放、腠理疏松,机体本身就容易受风邪和湿邪的侵袭,若此时过于避热趋凉,如久居于空调房间内,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进食大量的冰镇饮料、冰镇西瓜等,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出现恶寒头痛、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口渴咽干、四肢酸痛、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阴暑”。这个时候前边提到的藿香正气类制剂就能够大显身手了,因其组方选用辛香温燥的中药,具有内除暑湿,外散风寒的功效,可用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的感冒,此外在生活中也可选用中药保济丸、香砂平胃丸来进行来对阴暑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不过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对于开车人士来说尽量不要服用,可选用具有同样功效的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液以及藿香正气软胶囊来代替。

总之,所有的药物都是在出现病症之后的下下之选,最好的做法还是以防为主。夏季气温高,户外活动一定要做好防护,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滞留,预防阳暑发生。室内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以免机体受寒邪侵袭引起不适,同时面对冷饮及生冷食物的诱惑一定要懂得克制,不可食用过多以免引起阴暑的发生。面对中暑,切不可盲目用药,一定要分清阴暑还是阳暑,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