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腺样体是人体咽淋巴环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儿抵抗多种致病因素的道防线。在儿童期腺样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咽鼓管咽口引起鼻炎、鼻窦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咽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
当小儿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时,会因鼻塞影响而出现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睡眠不安,严重时出现呼吸暂停,致使患儿易造成头部缺血、缺氧,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等现象,影响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降低身体抵抗力。长期的张口呼吸,口腔气流会冲击硬腭,使之变形、高拱,进而影响面部的发育,出现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硬腭高拱、牙齿排列不整齐、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鼻中隔偏曲等,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称之为“腺样体面容”。堵塞后鼻孔还会影响鼻腔、鼻窦引流导致鼻窦炎,出现鼻塞、流脓性鼻涕,头痛、头晕等症状。腺样体肥大可能压迫咽鼓管鼻咽部开口,导致中耳炎、听力下降等耳部疾病。由于鼻涕向咽部倒流,不断刺激下呼吸道粘膜,还会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肺扩张换气不良、肺动脉压升高,甚至诱发肺源性心脏病。由此可见,小儿腺样体肥大应当及时诊断和治疗,否则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由于腺样体肥大危害不小,因此一旦确诊就应该积极治疗。其药物基本治疗方案有:1.抗生素,2.鼻腔喷雾激素类抗过敏药物(如辅舒良、雷诺考特、内舒拿等),3.抗过敏药物(如开瑞坦等),4.减充血剂(麻黄素、达芬霖等),5.中医中药治疗(如鼻渊舒口服液、鼻渊通窍颗粒等)。耳鼻喉科的医生会根据对患者病情的理解,基本上都会选择多种上述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短期内的腺样体肥大大部分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病史较长且上述常规治疗方案很难治愈的腺样体肥大,建议还是手术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术式是在内窥镜监视下,使用鼻窦切割钻或射频消融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具有可以直视手术、疗效好、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