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肉毒素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6-15  发布者: 党委宣传统战部    5
分享到:
 

张玮

1.什么是肉毒素

    肉毒素全称肉毒杆菌素,是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一种外毒素,共有7型(ABC1C2DEFG),除C2型为细胞毒素外,其它均为神经毒素。其中A型肉毒素的毒性最强,稳定性,我们常称的肉毒素即A型肉毒素。

2.肉毒素的作用机制

    肉毒素作用于周围神经末梢的神经-肌肉接触点,即突触,通过抑制兴奋型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释放,产生肌肉的化学去神经支配作用,引起肌肉的松弛性麻痹,从而降低注射部位肌肉的痉挛。所以肉毒素注射,可以用来治疗以肌肉、神经功能亢进为表现的疾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性瘫痪、斜视、流涎等。

3.脑瘫患儿的治疗为什么要应用肉毒素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脑(胎儿或婴幼儿期)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瘫患儿中约70%为痉挛性瘫痪,其突出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因此降低肌张力、促进运动发育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重点。通过局部注射肉毒素,能够很快的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儿的异常姿势,同时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儿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

4.肉毒素注射的时机

    注射肉毒素并非越早越好,亦非越晚越好,1-3岁为时机。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本身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如独站、独走、跑、跳等,并且会逐步建立其运动模式,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处于痉挛的状态,其运动姿势必然是异常的,其建立的运动模式也必然是异常的,所以在这个阶段应用肉毒素,使痉挛型瘫痪的孩子的肌张力降到正常水平,对孩子运动姿势及运动模式的建立都是极为有利的。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重型的痉挛型瘫痪,建议早期介入肉毒素注射,但最早不应超过10个月,对于进展缓慢且长期康复治疗的痉挛型瘫痪患儿,肉毒素的应用时间也可稍作推后,一般认为10-7岁应用肉毒素注射,都是安全有效的。

5.肉毒素注射部位及剂量的选择

    在进行肉毒素注射前,需要对患儿的四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