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育儿课堂丨毁掉孩子牙齿的三件事,你是不是正在做?—— 藏在日常习惯里的护齿盲区

发布时间:2025-11-06  发布者: 健康教育科    4
分享到: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拥有一口健康、灿烂的好牙。我们努力控制糖果,督促刷牙,但孩子的牙齿问题依然层出不穷:蛀牙、色素沉淀、牙龈炎……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很多时候,毁掉孩子牙齿的,并非显而易见的“敌人”,而是那些我们深信不疑或习以为常的“好习惯”。

今天,我们就来揭示三个潜伏在您日常护理中的“护齿盲区”,看看这些是否正是您正在做的事。

第一件事:谈“氟”色变 + 工具选错——基础防线全面溃败

误区描述: 担心含氟牙膏“有毒”,给孩子使用无氟或低氟牙膏;认为牙刷“大同小异”,用着顺手就行。

科学解析:

1. 含氟牙膏,是护齿的基石,而非敌人。

· 防龋原理: 氟化物就像是牙齿的“盔甲”。它可以通过两个关键途径预防蛀牙:一是促进牙齿表面(牙釉质)的“再矿化”,修复早期微小的蛀牙痕迹;二是提高牙釉质对酸性物质腐蚀的抵抗力。

· 剂量是关键: 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

大量国际牙科权威机构(如美国牙科协会ADA)建议,从孩子长出第一颗牙开始,就应使用含氟量不低于1000ppm的牙膏。

这个浓度的氟被证实能安全且有效地预防蛀牙。用量只要控制好(3岁以下米粒大小,3-6岁豌豆大小),即便孩子少量吞咽,也是安全的。而使用无氟或低氟(如500ppm以下)牙膏,其防蛀效果大打折扣,几乎等于“裸奔”。

2. 小头硬毛牙刷,才是清洁高手。

· 小刷头: 孩子的口腔空间小,牙齿排列紧密。一个小巧的刷头可以灵活地在口腔内转动,确保能够清洁到最内侧的磨牙和牙齿的每一个侧面,不留死角。

· 硬毛/中毛刷毛: 这是一个普遍的认知误区。许多家长认为软毛牙刷“不伤牙龈”。但实际上,硬毛或中度硬毛的牙刷能更有效地刮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软垢。软毛牙刷往往因为力度不足,清洁效率低下,导致菌斑堆积。只要刷牙方法正确(如巴氏刷牙法),硬毛牙刷并不会损伤健康的牙龈和牙釉质。

行动指南:

· 立即检查牙膏: 确保孩子使用的牙膏含氟量在1000ppm以上,并严格按照年龄控制用量。

· 更换牙刷: 为孩子选择刷头大小约等于其门牙(2-4颗)宽度、刷毛硬度为“中毛”或“硬毛”的牙刷。

第二件事:不用牙线,牙齿永远有一半是脏的。

误区描述: 认为孩子刷牙刷干净就行了,用牙线是成年人的事。

科学解析:

您是否曾发现,即使孩子认真刷牙,牙缝处还是容易蛀?这是因为牙菌斑最喜欢藏匿的地方,正是牙齿与牙齿之间紧密相接的邻面。这个区域是牙刷毛完全无法触及的“清洁盲区”。

可以做一个生动的比喻:只刷牙不用牙线,就相当于只洗了脸的一半,而永远没洗另一半挨着脸的脸。 食物残渣和菌斑长期堆积在牙缝中,不仅会导致邻面蛀牙(一种非常隐蔽且常见的蛀牙类型),还会引起牙龈红肿、出血,甚至口腔异味。

儿童牙缝同样需要清洁! 只要有两颗牙齿并排挨在一起,就是使用牙线的指征。这通常发生在后牙萌出之后,可能早在2-3岁就开始了。

行动指南:

· 养成习惯: 从孩子有两颗相邻的牙齿开始,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最佳时间是晚上睡前刷牙后。

· 选择工具: 对于孩子来说,带手柄的牙线棒比卷式牙线更容易操作,家长帮孩子清洁也更顺手。

第三件事:过早“放手”,让娃自己刷牙

误区描述: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孩子3、4岁具备基本动手能力后,就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刷牙,家长不再检查和补刷。

科学解析:

鼓励孩子自己刷牙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一步,但完全放手等于将牙齿健康交给了“运气”。孩子在7-8岁之前,其手部的精细动作协调能力尚未发育成熟。 他们无法理解和执行复杂的“巴氏刷牙法”,也很难有耐心和技巧去确保每一颗牙齿的每一个面都被彻底清洁。孩子自己刷牙,往往只是在“表演刷牙”——刷门牙、嚼刷毛,而对真正需要清洁的后牙咬合面、内侧舌侧面以及牙缝区域,几乎无法有效清洁。这意味着,如果您让孩子自己刷,然后就不再干预,那么他的牙齿可能常年处于“半清洁”状态,蛀牙风险极高。

行动指南:

· 遵循“孩子刷,家长补”的原则: 让孩子先自己刷,培养兴趣和习惯,然后家长必须亲自上阵,进行彻底的补刷。确保每一个牙面都光洁如新。

· 逐渐过渡: 大约7-8岁后,孩子的手部能力才足以完成有效的刷牙。届时,您可以让孩子自己刷完后,您再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干净,并逐步放手。

爱护孩子的牙齿,需要的不仅是爱心,更是科学的知识和持之以恒的耐心。避开这三个常见的误区——选用含氟量达标的牙膏和合适的牙刷、每日使用牙线、以及家长主导并参与刷牙过程——您就能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固的牙齿防护墙。别再让这些无心之举,悄悄毁掉孩子未来的灿烂微笑了。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邮箱进行删除)

文图:口腔科 时毅

审稿:孙舒寒

编辑:陈劼明

责编:刘芙蓉

审核:鲁美苏

医院地址:郑州市康复前街7号

母婴服务热线:0371-66903131

投稿反馈邮箱:zdsfyjkjy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