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健康科普丨已经做了心脏彩超,可以不做心电图了吗?

发布时间:2025-10-30  发布者: 健康教育科    26
分享到:

“医生,我已经做了心脏彩超,心电图就不做了吧?”、“医生,你为什么给我开两项心脏检查?是不是重复了呀?”。工作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疑问,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到底有何区别,是否可以互相取代,今天就来讲讲清楚。

1.检查目的不同。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是心脏疾病最常用、最基础的两大“利器"。如果把心脏想象成一栋“房子”,心电图是看“房子”中“电路”有没有问题,主要检查心脏的电活动,检查心跳的节律、频率、电信号传导是否正常。而彩超看心脏的“房子”盖得怎么样,主要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墙壁厚不厚,门窗关得严不严,泵血的力气大不大。

2.工作原理不同。心电图是捕捉心脏活动的电信号。心脏每一次跳动,都是由一个叫做“窦房结”的“发电机”发出电脉冲,沿着特定的“电路”(传导系统)顺序传播,从而激发心肌收缩。心电图机通过贴在皮肤上的电极片,捕捉这些微弱的电信号,并将其放大记录成特征性的波形。医生通过分析这些波的形态、节律、间隔时间来判断心脏电路是否正常。

心脏彩超是利用了声波的原理。超声探头就像一个小喇叭,既发出超声波,也接收返回的回声。超声波穿过胸壁,遇到心脏的不同结构(如心肌、膜、血液)会产生不同的回声,进而转换成实时、动态的图像。再加上多普勒效应,可以精确测量血流的方向、速度和压力,从而判断瓣膜是否有反流或狭窄。

3.临床应用侧重点不同。当患者感到出现心慌、心悸、突然停顿感时,首选心电图。因为它能立刻判断出是正常窦性心律,还是房颤、室上速、早搏等心律失常。如果症状是阵发性的,可能会建议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来捕捉发作时的异常心跳。

如果感到活动后气短、乏力、下肢浮肿等时,首选心脏彩超。因为这些症状常提示心功能不全,彩超可以精确测量心脏的泵血能力,即射血分数,并找出心脏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比如是心肌本身病了(心肌病),还是瓣膜坏了(瓣膜病)等。

4.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在多数情况下,二者是互相协同的。例如当患者出现胸痛时,心电图是第一时间必须做的,用于快速判断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肌缺血,这是启动急救流程的关键依据。同时心脏彩超可以评估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是否发生了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等致命并发症。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绝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高度协同、相互印证。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邮箱进行删除)

文图:心功能科 肖雅

审稿:王巍

编辑:陈劼明

责编:刘芙蓉

审核:鲁美苏

医院地址:郑州市康复前街7号

母婴服务热线:0371-66903131

投稿反馈邮箱:zdsfyjkjy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