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育儿课堂丨宝宝“金口难开”?别急,这份语言发育指南请收好!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是不是总在暗暗比较:“邻居家小宝都会背古诗了,我家娃怎么还只会‘啊啊啊’?”先别慌!孩子的语言发育就像开花,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点,但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按自己的节奏悄悄准备“语言大爆发”呢!

宝宝的语言“进度条”长啥样?
一般来说,宝宝的语言发育有这样的“参考路线”:
1岁前: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比如“ba”“ma”(虽然可能是无意识的),还能用眼神或手势和你互动。
1-1.5岁:能说几个简单的词,比如“爸爸”“妈妈”“不要”。
2岁左右:开始组词造句啦!“妈妈抱”“喝水”这类短句会冒出来。
3岁后:变身“小话痨”,能和你聊日常,甚至编故事了!
当然,每个宝宝都是“独家定制版”,稍微慢一点不用太焦虑。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带宝宝去看看医生哦:
这些信号可能是“小警报”
1岁半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或者对别人叫名字没反应。
2岁了:词汇量少于50个,或者完全不会组合词语。
3岁了:说的话大部分听不懂,也不爱模仿别人说话。
任何年龄:突然语言退步(比如本来会说的词不说了),或伴随社交困难(不看人、不互动)。
家长能做什么?
1. 变身“话痨家长”:多和宝宝描述日常,“这是红苹果呀~香香的!”语言输入多了,输出才会跟上。
2. 假装“笨一点”:宝宝指着水杯时,别马上递过去,故意问:“你要什么呀?水杯吗?”鼓励他开口。
3. 少玩手机,多玩“过家家”:角色扮演游戏能激发宝宝表达欲望,“小熊要睡觉啦,宝宝哄哄它?”
记住哦!
语言发育就像煮汤,火候到了自然香。
大部分“晚开口”的宝宝后来都能追上!
但如果有疑虑,及时咨询医生总没错!
毕竟,咱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宝宝都能自信地说出:“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呀~”

(悄悄话:爱因斯坦4岁才说话,后来不也成了天才嘛!)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邮箱进行删除)
文图:康复医学八科 郑明媚
审稿:牛国辉、董婵
编辑:陈劼明
责编:刘芙蓉
审核:鲁美苏
医院地址:郑州市康复前街7号
母婴服务热线:0371-66903131
投稿反馈邮箱:zdsfyjkjy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