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冬病夏治要趁“热”?来解锁三伏天的健康密码!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三伏天,这个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不仅是大自然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更是中医进行“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中医讲究顺应天时,利用三伏天的特殊气候条件,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进行预防性治疗,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冬病夏治呢?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
“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期,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古人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抓住这个时间将药物、经络、季节相结合,无论是调理冬日易发疾病,还是驱寒祛湿、养生保健,药性都能更快速地渗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到此时,人们热衷的——“三伏贴”就被提上日程。
三伏贴是根据传统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顺应四时特性进行的一种“内病外治”的理疗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以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穴位上的健康守护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最具代表性的疗法之一。它是将特殊调配的中药研制成膏剂,在夏季三伏天的特定时间,贴敷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如肺俞、大椎、膻中、足三里等。这些穴位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相关,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起到温阳散寒、化痰平喘、健脾益胃等作用。
三伏贴适用于多种疾病,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显著。例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每到冬季就会频繁发作,咳嗽、气喘、鼻塞流涕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坚持贴敷三伏贴,能有效减少这些疾病在冬季的发作次数和症状程度,长期使用还能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督灸:激发阳气的“灸中之王”
督灸,又称长蛇灸、龙骨灸,是一种在督脉上进行艾灸的中医特色疗法。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体诸阳,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作用。督灸通过在督脉上施灸,借助艾灸的温热之力和药力,激发人体阳气,达到温阳散寒、调和阴阳的目的。

督灸的刺激面积广,艾绒多,温通力强,被誉为“灸中之王”。它适用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关节系统疾病,以及虚寒体质、免疫力低下、易感冒、疲劳综合征等人群。做一次督灸,就像是给身体注入了一股强大的阳气能量,让你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无惧严寒。
温馨提示:
三伏天贴敷时间:一般每伏贴敷3 - 5次,具体时间和次数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由医生确定。督灸建议一个疗程3 - 5次。
注意事项:
1.防风防寒:
●4小时内禁吹空调/风扇 ●24小时避免冷水洗手洗澡
2. 饮食禁忌:
●忌食海鲜、冷饮 ●宜喝红豆薏米汤(促排湿)
3. 反应观察:
●正常反应:局部红晕持续6小时,身体微热 ●异常信号:红晕超24小时/奇痒/水疱蔓延需立即就诊
“冬病是冰山,夏治是破冰船” ,三伏天,是大自然赋予我们调理身体的宝贵时机,让我们感受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的魅力,为健康加油,元气满满的迎接下一个冬天!
附:2025年冬病夏治治疗时间表
伏前:7月10日-7月19日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7月30日-8月8日
末伏:8月9日-8月18日
伏后加强:8月19日-8月28日
文图:中医科 袁月纳、卢甜甜
审稿:张勇
编辑:陈劼明
责编:刘芙蓉
审核:鲁美苏
医院地址:郑州市康复前街7号
母婴服务热线:0371-66903131
投稿反馈邮箱:zdsfyjkjy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