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如何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自我中心意识

发布时间:2024-04-11  发布者: 健康教育科    12542
分享到:
在孤独症儿童的训练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当被问到他人的事情或他人的感受时,儿童通常以自己的情况推测他人。



如在小a小朋友身上就发生了这样一幕:

“你喊她什么?“妈妈指着奶奶说。

“奶奶。”
“那妈妈喊她什么?”
“奶奶。”
又如在小b身上发生的一组对话:
“小b,你中午吃了什么?”
“鸡排。”
“那老师吃了什么?你知道吗?”
“鸡排。”


这两位小朋友都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化意识,即“以自己的事情代他人的事情。”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出生到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在婴儿期,儿童通过感知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逐渐发展出自我意识,他们开始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并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而在儿童期,随着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开始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并开始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

儿童自我中心意识是指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表现出自我中心的行为特征。

具体来说,儿童自我中心的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行为上:以自己的需求和兴趣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例如,在游戏中常常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不能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想法。
情感上:只关注自己的愉悦和满足,对他人的情感缺乏理解和关注。例如,当玩具被其他孩子拿走时会大哭大闹,不顾其他人的感受。
社交上: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和合作。例如,在团队活动中经常出现争夺资源和互相排斥的情况。
这种自我中心的行为可能会对儿童的社交和情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帮助儿童克服这种行为。

首先,家长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转变家庭注意的焦点,避免过度关注孩子自身的需求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同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其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学会关心与尊重的良好品行、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等方式来帮助儿童克服自我中心的行为。在儿童发育行为二科,老师们会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提高孩子的同理心和社交技能。

总之,儿童自我中心意识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

END



(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投稿邮箱zdsfyjkjyk@126.com)

文图:儿童发育行为科二病区 徐萌萌

审稿:段桂琴

编辑:陈劼明

责编:刘芙蓉

审核:鲁美苏

医院地址:郑州市康复前街7号

母婴服务热线:0371-66903131

投稿反馈邮箱:zdsfyjkjy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