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10岁女童拔牙后竟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发布时间:2024-03-05  发布者: 健康教育科    29270
分享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拔牙似乎只是一项简单的口腔操作。但对于一个10岁的女童萍萍来说,一次拔牙经历却带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健康风波。萍萍在拔牙后不久,就开始出现持续高热、心脏杂音、疲劳和关节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起初并没有引起她和家人的足够重视,直到症状持续加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医生的检查,萍萍被诊断为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经过一段时间规范性的药物治疗才安全度过这场“健康危机”。那么,拔牙是如何引发心脏病呢?让我们深入探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奥秘。


一、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由强致病力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或临近大血管膜感染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心脏瓣膜损伤和血液反流。常见诱发因素为治疗牙病和扁桃体摘除术等,此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也会诱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时可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还要多休息并注意合理饮食。

二、拔牙怎会诱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拔牙虽为小型手术,但若防范感染不当,口腔内的细菌可能会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感染。尤其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当这些细菌随着血液流动至心脏时,它们可能在心内膜上定居并引发感染,从而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会出现什么症状?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出现持续高热伴随乏力,肌肉酸痛等,经彩超检查心脏可见赘生物。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皮肤粘膜出血、贫血、动脉栓塞等症状。此外,还可能伴随关节疼痛的症状,尤其影响大关节如膝关节和髋关节。

四、如何做好预防,守护孩子的心脏健康

对于拔牙等口腔手术,预防感染至关重要。手术后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菌药物,并定期回诊复查。同时,保持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口腔细菌滋生与传播的可能性。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当始终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增强预防意识。无论是拔牙还是其他口腔手术,都应选择具备专业资质的医生进行操作。让我们携手守护孩子们的安全与健康,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投稿邮箱zdsfyjkjyk@126.com)


文图:张利珍

稿:郭海涛

编辑:陈劼明

责编:刘芙蓉

审核:鲁美苏

医院地址:郑州市康复前街7号

母婴服务热线:0371-66903131

投稿反馈邮箱:zdsfyjkjy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