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儿童发热看这里(二)
只要孩子发烧,家长就无法淡定下来。特殊时期,更让多少父母无法安睡,甚至彻夜无眠。担心孩子烧坏脑子,也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退烧成了许多父母的目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退烧方式都适合孩子,一些有严重副作用、可能不小心就会将孩子拉入危险境地。
一、常见的三个不恰当的退烧方式
1. 捂汗退烧
“吃点药,捂一会儿,等汗出来就不烧了”
很多家长遇到孩子发烧都会用“捂”这一招,一些人觉得孩子发烧同时还会伴有发冷,因此给孩子穿多点、盖多点,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个憋得红彤彤的小脸蛋儿。
其实捂汗会导致孩子体温过高,特别是1岁以内的孩子,更是容易患上“捂热综合征”,导致脱水、缺氧、昏迷等严重后果。
2. 酒精退烧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烧需要散热,用酒精擦身来帮助降温。实际上这种方式不仅降温效果有限,而且可能让宝宝感觉更加不适甚至造成危害。
3. 灌肠退烧
灌肠,顾名思义,通过把药物注入直肠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比较适合喂药、输液困难的小宝宝。
但风险也较大,如果操作不规范,或者用药错误,轻则损伤粘膜、肠道,重则危及生命。
二、科学退烧的方法
1.家庭护理
其实宝宝出现发热症状不一定马上要去医院,采用科学的家庭护理、注意观察宝宝状况即可,居家护理注意以下6点:
①适当开窗通风,注意散热,保持房间温度适中;
②孩子衣服不要穿太多。注意,如果患儿体温上升期出现寒战怕冷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宝宝穿点衣服适当保暖;
③温水擦浴(只适用于宝宝觉得热的时候)。如果宝宝处于高热持续期或者体温下降期,也不排斥擦浴,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④让宝宝充分休息,补充清淡、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⑤发烧时多喝水,可以帮助孩子通过多出汗、排便、排尿来增加散热,起到降温的效果。另外,足量喝水能够帮助孩子预防脱水,也能促进退烧药达到预期的退烧效果;
⑥密切观察,定时测量体温,必要时应及时就诊。
2. 合理选用退烧药
宝宝腋温或耳温大于38.5℃时,精神状态也不好,要及时口服退烧药。服用退烧药主要为了缓解发烧给宝宝带来的不适,以便宝宝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保存体力对抗疾病。高烧时,退热药还能预防可能因高热引起的高热惊厥。
①≥ 3 月龄但是<6 月龄的婴儿,通常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②≥ 6 月龄,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都可以使用,Uptodate建议优选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对乙酰氨基酚有更长期的安全追踪记录。
③同时需要退热和抗炎(比如有关节炎的小儿患者)时,建议优选布洛芬。
④对于两种药物都没有禁忌证的小儿患者,如果服用一种药物到下次服药时间前体温又升上来,可以改用另一种退热药。(改用 ≠ 交替,改用是A→B,交替是 ABAB,退热药物不建议交替服用哦!)
⑤既往史儿童(有热性惊厥病史):退热药物不能降低热性惊厥复发的风险,建议体温达 38.0 ℃ 开始服药,体温降至 37.5 ℃以下,不建议再服用退热药。
3. 该就医时及时就医,不要拖
退烧药不能治病,只能缓解症状并防止热性惊厥的出现,所以当宝宝年龄太小,或症状比较严重,不适合在家自行处理和观察,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来针对性治疗。
小结:遇到宝宝发烧时,家长不要过于担忧焦虑,最需要做的就是记录宝宝的体温变化、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与状态,以备就医时可以有条理地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