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中成药你用对了吗

发布时间:2015-06-05  发布者: 党委宣传统战部    5
分享到:
 

药学部中药调剂室   王奎

在很多人眼中,中成药毒副作用小,可以当保健品一样自行选购并服用,从而造成中成药的滥用。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中药材的毒副作用会影响到中成药。我们先看看中药材的毒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中药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和小毒三类。其中大毒类包含在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用药品管理办法》里,共22种。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巴豆,有大毒,正常用量是每次0.1g0.3g,多入丸散。过量可能就会引起恶心,呕吐,严重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那么只要中药材无毒生产出来的中成药也肯定是无毒的吗?答案也是否定的。中成药是很多中药材配伍在一块,按规定的处方和固定的工艺生产的。而中药配伍中又有“十八反”和“十九畏”,有点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相克。即使这些药物虽然无毒,但如果在一块配伍就会产生毒性或者降低药效。临床治疗时大多病情复杂,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成药联合使用,联用不合理就可能得到相反的后果。如小金丸,大活络丹,右归丸这些含乌头碱的中成药就不能与含半夏,贝母,天花粉等的中成药联用,联用后会导致乌头碱毒性增加。

二、合理使用中成药

近年来流行一句话叫做“年轻不养生,年老养医生”,很多药店等零售企业也拿这句话作为一种宣传手段,高举着“养生”的大旗来蛊惑消费者。其实中成药需辨证使用,同一种疾病辨证不同,其治疗选药也不相同。很多患者及家属在药店买中成药只看其说明书中标明的治疗病种或者盲目听信药店售货员的劝导,而忽视其中成药的药性、功效、适应证,其结果将降低药物的疗效,甚至产生一系列毒副作用。比如大家熟悉的牛黄解毒片,它属于祛火药,很多有便秘,痤疮的患者,为了泻火解毒,缓解症状自行大量购买和服用,结果出现了皮疹,发热,哮喘,胸闷等不正常现象。牛黄解毒片连服不要超过三天,否则会引起慢性砷中毒,对神经,血管,心脏等都造成损伤。还有常用的的六味地黄丸,此药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特别是中老年适合服用,年轻人或者是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引起口舌生疮,小便黄赤,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还有妇科良药阿胶阳虚者也是慎用。另外使用中成药时要牢记医师或者药师的用药交代。例如我院药师在发放调经益灵片时都会提醒患者服药期间不要吃萝卜。

三、常用剂型的选择与使用

剂型是为了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主要有汤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糖浆剂,膏剂等。我们可根据以下几点选择药物剂型:

1、根据病情状况选择剂型  一般急性患者多选择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慢性病患者多选用汤剂,丸剂,片剂,膏剂等。

2、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剂型  比如口腔或者呼吸道病变可选择含片,因为含片在口腔中不崩解,持续释放药效,直接作用于口腔和咽喉。肠道病变可选择肠溶片,它在胃中不溶解,在肠道中溶解和释放药效,可以直达病所。

3、根据年龄选择剂型,一般情况下老人和儿童多选择口服液、颗粒剂和泡腾片,值得一提的是在服用泡腾片的时候一定要先把泡腾片在水中化开,再连水喝下去,严禁直接放入嘴巴咀嚼或者吞服,因为泡腾时会灼伤口腔和食道黏膜,更严重者阻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死亡。比如连花清瘟泡腾片。另外一些婴幼儿或者肢体活动不方便的人也可选择栓剂和贴剂。

由此可见,中成药并非都是可以任意自行选购与使用的,应用时需根据需要结合自身体质情况合理选择中成药,必要时请咨询医师或者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