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课堂丨掌握这些技巧,宝宝话匣子大开!
对于语言发育落后的儿童,家庭康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以下是一些具体且易操作的方法,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能力:
一、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1.多沟通与互动:日常照顾孩子时(如吃饭、穿衣、玩耍),用清晰、缓慢的语言描述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宝宝,现在我们要穿红色的鞋子啦”。
2.重复与强调关键词:说话时突出核心词汇,如“看,这是苹果,甜甜的苹果”,帮助孩子捕捉重点。
3.减少电子产品使用:电视、手机等被动输入的方式无法替代真人互动,尽量用面对面交流代替。

二、从基础能力开始训练
1.模仿发音与口型:先引导孩子模仿简单的象声词(如“啊”“呜”“啪”),再逐步过渡到单字(如“妈”“爸”“球”),家长可夸张口型让孩子观察。
2.训练听力理解:通过指令游戏(如“把红色积木递给妈妈”“拍拍手”),让孩子理解语言与动作的关联,初期指令尽量简单、单一。

三、借助游戏与生活场景练习
1.绘本共读:选择画面简单、文字重复的绘本,边读边指认图中物体,读完以后让孩子尝试说出看到的内容(如“这是小狗”)。
2.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用玩具娃娃、过家家等道具重现日常场景(如“打电话”“吃饭”),引导孩子说出相关词汇(如“喂,妈妈”“我要吃饭”)。
3.儿歌与童谣:押韵的旋律能帮助孩子感受语言节奏,家长可带孩子边唱边做动作,比如唱“两只老虎”时比划手势。

四、鼓励表达与正向反馈
1.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当孩子想要玩具或食物时,不要立刻满足,而是等待一下,鼓励他用声音、手势或简单词汇示意,比如问“你想要哪个?告诉妈妈”。
2.及时肯定与强化:无论孩子说出的词语是否清晰,都要热情回应,比如“宝宝说‘球’了,真棒!就是这个球!”,增强他的信心。
3.避免负面评价:不强迫孩子开口,也不嘲笑他的发音,用耐心代替压力,让语言学习成为愉快的体验。

五、关注非语言沟通与认知发展
1.结合手势与表情:说话时搭配手势(如指向物体、挥手表示“再见”),帮助孩子理解语言的含义,也鼓励他用手势进行辅助表达。
2.提升认知基础:通过认颜色、形状、动物等认知游戏,丰富孩子的词汇储备,比如玩积木时告诉孩子“这是正方形,蓝色的正方形”。

六、制定规律的训练计划
1.每天固定时间练习:比如早餐后10-15分钟进行语言互动,避免孩子疲劳,保持注意力集中。
2.记录进步与调整方法:用手机或本子记录孩子新学会的词汇、能完成的指令,发现某类内容学习困难时,可适当调整难度(比如从单字到词组逐步过渡)。

提醒家长:
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多伴有认知理解能力差,如果孩子2岁后仍无主动语言、对呼唤无反应,或3岁后词汇量明显少于同龄人,建议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评估,家庭康复与专业干预结合效果更佳。家长的耐心和坚持是孩子进步的关键,用轻松的心态陪伴,让语言学习融入生活日常吧!
文图:康复医学科一病区东 崔洋
审稿:蔡志军、毛洁
编辑:陈劼明
责编:刘芙蓉
审核:鲁美苏
医院地址:郑州市康复前街7号
母婴服务热线:0371-66903131
投稿反馈邮箱:zdsfyjkjy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