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缺钙”与脑瘫

发布时间:2015-09-15  发布者: 党委宣传统战部    13
分享到:

                                                                                              

  “加油、加油”在妈妈的鼓励下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终于独自迈着不那么协调的步子走了起来,一米、两米、三米…,小姑娘越走越稳,这个2岁的小姑娘终于可以独走了,旁边的妈妈开心的笑了,这是发生在蓓蕾楼的一幕。这个故事还要从头说起,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叫婷婷,婷婷的妈妈怀婷婷时由于出现了妊娠高血压,婷婷34周时就出生了,当婷婷1岁时,与她同龄的孩子相比,婷婷不但不能独走,连坐都不能坐稳,扶站时还点着脚尖,婷婷妈妈觉得不太对劲,于是到县里的医院儿科去给孩子检查,医生告诉她这是缺钙,只要补钙就好了,于是婷婷的妈妈就买了一大堆的补钙药回去了,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婷婷除了坐的稍微稳了一些,并没有什么太大改变。婷婷的妈妈坐不住了,多方打听,找到我院,经过门诊专家诊断,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缺钙”,而是痉挛型脑瘫,需要位点加穴位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才能行走。经过3个疗程的康复治疗,不会独站、独走的婷婷就可以独自行走了,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那么到底什么是“缺钙”什么是脑瘫呢?

   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俗称“缺钙”,是由于儿童体内Vit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沉积于骨骼的生长部位,以致出现生长骨骺发生病变为特征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

一、症状体征

1、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

  多汗:除哭闹,哺乳活动时出汗外,每次入睡后枕头湿,内衣湿,汗味异臭,与衣着,室温、气温没有关系。夜惊:外界轻微的动静引起惊醒、惊跳,惊哭,一夜达三次以上。枕秃:由于头部多汗,剌激头皮来回摇头而致使该处头发脱落。

2、骨骼改变

头部:颅骨软化:< 6月婴儿, 颅骨薄、前囱边缘较软, 严重乒乓球样感觉;方颅:7-8个月 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 即方头,严重时呈鞍状或十字状颅形,前囟闭合延迟:前囟过大或闭合延迟。出牙延迟:胸部:多见于1岁左右患儿,肋骨串珠(rachitic rosary):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哈里逊沟(Harrison groove), 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而内陷,形成一道横沟,鸡胸或漏斗胸  肋骨骺部内陷,胸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即成漏斗胸四肢:腕踝畸形(手镯、脚镯)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下肢“X”形腿,“O”形腿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双下肢在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因负重可出现股骨、腔骨、脐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型)或膝外翻(“X”型)畸形。脊柱的改变患儿在会坐和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

3、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肌力差,动作发育延迟,肠壁肌张力降低,腹部膨出,平卧时如蛙腹。

脑瘫的全称为脑性瘫痪,是指从受孕时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癫痫及视、听觉、语言、行为等障碍。

其病因复杂,最常见的包括-早产、低体重、巨大儿、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持续性黄疸、脐带绕颈、胎盘异常、羊水异常,双胎、多胎、低血糖、宫内感染、宫内乏氧、母亲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

其早期表现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