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吃多了容易低血糖?专家告诉你真相!
又是一年荔枝季,“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苏轼用这两句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古人对果肉饱满、甜嫩多汁、味道鲜美的荔枝的喜爱。它不仅味道美,而且营养丰富,富含葡萄糖、果糖、蛋白质、钾和维生素 C 等。
不过,荔枝虽然好吃,但是贪食荔枝所带来的“荔枝病”,却犹如一把“悬顶之剑”,危险却常常被人忽视。
01
什么是“荔枝病”?
荔枝病其实是一种低血糖症,表现为进食大量鲜荔枝后,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感、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四肢发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出现抽搐、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突然昏迷甚至死亡。
发病时要注意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性菌痢、急性胃肠炎等疾病鉴别;发生抽搐时,应与颅内感染、癫痫、低钙血症等疾病鉴别。
02
吃荔枝为什么会诱发低血糖?
2017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报告阐述了荔枝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是因为荔枝中含有两种降低血糖的毒素——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A。这两种毒素可能是荔枝的独门“必杀技”,不仅会造成低血糖状态,还把人体维持血糖稳定的糖异生途径(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也统统阻断,干扰了机体生成葡萄糖的能力,甚至还能破坏机体的脱氢酶,导致脂肪酸的代谢紊乱,降低人体分解脂肪供应能量的能力,导致急性低血糖,让人感觉全身发软、头晕眼花。
03
荔枝病偏爱哪些人群呢?
首当其冲是儿童。由于儿童大脑发育迅速,大脑能量消耗大,未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细胞对 2- 亚甲基环丙烷乙酰辅酶 A 的抵抗能力差,儿童活泼好动,体内糖原储备少、消耗快,是发生“荔枝病”的主要群体。
同时,“荔枝病”也偏爱糖尿病患者(简称“糖友”)、血脂异常、脾胃虚弱、日常消化不良、食量少、肌肉松软、容易低血糖的人群,还有高尿酸和痛风患者,荔枝中果糖含量高,影响尿酸排泄,容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发病及程度与荔枝摄入量、摄入荔枝的成熟度、伴随摄入的其他碳水化合物食物状况等有关。
02
吃荔枝易诱发低血糖,“糖友”可以任性吃吗?
当然不可以,首先,荔枝的含糖量较高,每100克荔枝肉含糖16.6克,其升糖指数也较高,所以过多进食后对血糖影响较大,有可能导致血糖飙升。加之,大量摄入如果诱发“荔枝病”,血糖明显上升和下降,血糖的大幅度波动对机体的损害更大,对于糖友来说,不仅要合理降糖,控制血糖波动更为重要。
02
如何防治?
所幸,这些毒素不会积累,过一段时间就会被身体代谢掉。因此吃了荔枝之后,只要正常用餐,及时摄入碳水化合物,就能有效避免低血糖反应。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吃了荔枝之后有饱腹感,或感觉糖分多、因为怕胖就少吃一餐。
温馨提醒
1.不吃未成熟荔枝。2.切忌空腹吃,最好在两餐之间吃。3.适量吃,切忌大量吃。4.吃荔枝的同时或前后,最好也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白面、大米等。5.吃荔枝后一旦出现低血糖症,如头晕、出汗、心慌等,应立即摄入易消化的淀粉类食物如粥、馒头、面包、大米饭等。
(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投稿邮箱zdsfy@126.com)
文:感染预防控制科 马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