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专业基地导师简介
王金光,男,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博士在读)。河南省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呼吸学组委员。毕业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7年制)本硕连读班。曾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进修。熟练操作腹膜透析、胸腔闭式引流术,擅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外科疾病围术期管理、新生儿罕见病的临床诊治。承担郑州大学留学生临床带教工作。发表sci一篇,中华1篇,核心4篇,主持厅级课题1项,参与厅级课题2项,参与著作3部。
朱志杰,男,副主任医师,先后在山东齐鲁儿童医院、吉林大学医院专修儿童支气管镜技术并取得儿童支气管镜四级诊疗资质。主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如儿童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的诊治;擅长儿童支气管镜对包括大叶性肺炎、肺实变、支气管异物、气道畸形、气道继发病变等相关疾病的内镜下诊疗。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呼吸治疗协作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内镜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内镜专业委员会河南协作组委员,郑州市医学会第九届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莹,女,46岁,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研究方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哮喘。现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呼吸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肺功能学组委员,河南省郑州市医学会第九届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参加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数篇,承担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一项。获郑州大学2022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青年组二等奖,郑州大学2022年线上教学大赛教学优秀奖。
乔俊英 ,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科(picu)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感染协作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兼急救学组副组长,美国心脏协会(aha)培训导师。
发表论文50余篇,sci6篇,科研成果6项,著作4部,2012年获郑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19年到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培训学习,2019年获郑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魅力课堂奖”。
许松涛,男,41岁,副主任医师,小儿消化科副主任。现任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委会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过敏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儿童消化病学专委会委员。从事儿科规培进修医师临床带教工作,发表儿科专业核心期刊文章十余篇。
宋娟,女,小儿内科门诊主任,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领域:擅长新生儿科疾病的诊治,对新生儿黄疸、早产儿脑损伤、早产儿颅内出血、早产儿随访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任河南省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临床儿科杂志》、《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青年编委,《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Pediatrica》等SCI期刊审稿专家。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科技创新型人才。
2007年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一直从事小儿内科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2016年获郑州大学儿科学博士学位。2018-2020年瑞典哥德堡大学博士后。擅长新生儿科疾病的诊治,对新生儿黄疸、早产儿脑损伤、早产儿颅内出血、早产儿随访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20余篇,获省级科研成果奖1项。
李小丽,女,副主任医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一病区副主任,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儿科学专业,担任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儿童癫痫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首届小儿神经学组委员;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会癫痫防治康复专业委员会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抗癫痫分会届遗传代谢学组委员。
2017年至北京大学医院进修学习小儿神经内科专业,熟练掌握小儿神经系统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治,如:癫痫、颅内感染、免疫性脑炎、遗传代谢性疾病、脊髓炎、神经肌肉病、早期发育障碍等,对儿科疑难病也有较强的处理能力,近年来发表核心杂志论文数篇,承担一项联合共建项目。
李书津,女,37岁,共产党员,硕士研究生,201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当年就职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现为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河南省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早产儿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曾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进修。擅长新生儿常见疾病诊治,尤其擅长超早早产儿的管理,早产儿营养管理,机械通气技术,脐动静脉穿刺技术等早产儿救治技术,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篇。
李四保,男,儿内科血液肿瘤专业,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曾获得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贰等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壹等奖。对儿内科疑难病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不明原因发热、贫血等。尤其擅长儿科血液肿瘤专业急性白血病、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等病的诊断及治疗。
李凡,女,picu副主任医师。专业方向:儿童重症医学。社会任职:中国妇幼保健学会儿童疾病和保健分会儿童胃肠疾病与保健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小儿急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内镜专业委员会河南协作组委员、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本科毕业于新乡医学院,硕士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后一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儿童重症医学工作,擅长儿童急危重病人的诊断、抢救和治疗,熟练掌握血液净化、气管镜等技术。
张孟徐,女,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201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儿内科相关工作,能熟练诊治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尤为擅长小儿胃肠道疾病、小儿肝胆疾病、食物过敏相关性胃肠道疾病及小儿营养性疾病等的诊断及防治。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学术任职:河南省医学会儿科消化学组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委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消化学组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年委员。发表核心期刊、国家级和省级学术论文数篇。
张长军,男,儿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儿科工作20多年,先后在多家医院分别承担过儿科、急诊科、新生儿科、危重症转诊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工作,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长期坚持在临床一线,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和儿童危重症救治及转运、儿科急症、感染性疾病等。
陈豪,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二病区副主任。现任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儿童癫痫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抽动障碍专业协作组成员,擅长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免疫性脑炎、脑白质病、周围神经病、神经系统遗传代谢性疾病、早期发育障碍、抽动障碍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儿科罕见病、疑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1项,近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曾任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获“优秀援疆干部人才”、“优秀援疆医疗专家”称号。
杨玉霞,应急感染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急诊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结核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中国哮喘行动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儿科呼吸杂志》特约编委。主攻方向是儿童呼吸感染、重症急救和各种过敏性疾病。
1989年毕业于原河南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擅长各种难治性肺炎,慢性咳嗽和少见的先天性及后天性肺部疾患;擅长儿科各种和过敏有关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肠炎,湿疹,呼吸睡眠障碍综合征;擅长诊治各种发热性疾病:如多种非感染性长期高热或低热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身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周期性发热、坏死性淋巴结炎,暑期热、感染后低热,青春期激素所致长期低热。对感染性发热中各种常见和少见病原体的识别诊治和多重耐药菌的抗生素应用;对各种感染性疾病如重症手足口病、重症流感、麻疹、腮腺炎、结核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如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多个,带教研究生10余人。
夏磊,男,38岁,副主任医师,儿科学博士,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早产儿病区副主任,围产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早产儿病区秘书,郑州大学儿科系本科班班主任,学生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书记。现任中国医院协会罕见病专委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学医师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河南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二届新生儿学组委员;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青年编委。以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主持省卫健委科技攻关项目课题2项,主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课题1项,参与省级、厅级教学类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其中作者6篇,共计影响因子40余分,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梁宇,男,中共党员,小儿肾脏与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科临床与保健分会遗传与基因治疗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委员,河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组成员。毕业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7年制)本硕连读班。2011年荣获援疆援藏全国妇幼先进个人称号。曾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南京市儿童医院专科进修。熟练操作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术,擅长儿童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泌尿道感染、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川崎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肾脏、血液和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承担郑州大学本科生和留学生临床带教工作。在核心和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2部。
董燕,女,41岁,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神经三病区主任。现任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抗癫痫协会理事,河南省医学科普委员会儿童癫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抗癫痫协会脑电图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小儿神经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小儿神经学组委员,河南省癫痫防治康复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抗癫痫分会遗传学组委员。
擅长儿童难治性癫痫的诊治、结构性癫痫的术前评估,遗传性疾病的诊治,发育迟缓、各种脑损伤患者的救治,颅内感染、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诊治。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科研中,成功建立细菌性脑膜炎动物及细胞模型(之前国内并无相关研究),在省内申请并顺利结题关于细菌性脑膜炎人、大鼠的相关课题,发表相关sci及核心期刊十余篇,借助河南省儿童癫痫诊疗中心的平台,与我院神经外科联合,申报了关于皮层发育不良相关的基础、临床课题,建立了生物标本库。发表数篇sci及中华期刊。结题厅级课题3项,在研厅级课题4项。获河南省医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河南省教育厅二等奖一项。
靳彦琴,女,43岁,副主任医师,硕士,200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现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儿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儿童发育行为学组组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儿童保健青年学组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秘书,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儿童保健,儿童早期发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方面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十余年,在儿童发展心理学,行为医学,精神医学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儿童各年龄段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和追踪、婴幼儿早期发展促进,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语言发育障碍,智能发育迟缓,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以及心身疾病等问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发表文章十余篇,著作两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两项。
魏琛,女,43岁,副主任医师,讲师,中共党员,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血管与内分泌科副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会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疾病和保健分会儿童血液疾病与保健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届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第二届儿童血液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第二届儿童青年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2006年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儿科专业硕士毕业,对儿童急重症、呼吸感染性疾病有丰富经验。目前主要擅长儿童内分泌方面疾病,矮小症、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皮质醇增生症、苯丙酮尿症等。2010年开始担任留学生《儿科学》教学,2011年开始担任影像系、预防系以及临床系、儿科系本科班教学工作。从2005年至2022年,担任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规培基地科室和大科规培秘书工作。
2019年-2020年主持并完成中国科协科普部2019年度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第三批项目(儿科科普系列视频),2021年河南省医学教育优秀教育成果三等奖(主持者)。曾获得三个全国性科普比赛作品奖,其中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入围奖一个(详见后面图片)。目前坚持在百度健康-百家号上每月进行科普直播三次,拥有百家号、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微信个人公众号(来问三三),粉丝5000余人。最高单条视频点击量19.8w。
(按姓氏笔画排序,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