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守护心门,共筑健康中国基石——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举办小儿心脏超声筛查与诊断培训班

发布时间:2025-09-16  发布者: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10
分享到:

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其导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发育迟缓等损害健康,更令家庭背负沉重经济负担,成为社会发展之痛。为应对挑战,国家持续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2025年8月27-29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和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主办、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处和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承办的小儿心脏超声筛查与诊断培训班圆满收官。这场为期两天的深度集训,遴选了省内35名超声技术骨干,旨在通过标准化、同质化的技术赋能,为新生儿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健康“起点防线”。

精锐师资,规范施教。作为首批国家胎儿心脏病母胎一体化管理特色建设单位,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医院集结5位主任医师、3位副主任医师和2名主治医师组成精锐讲师团。严格遵循国家关于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的战略部署,精心打造融合理论授课、示范带教、上机操作、互动答疑和严格考核的课程体系,确保培训实效。

践行国策,承载厚望。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孙萨迦在开幕式上深刻指出,先天性心脏病作为常见出生缺陷,严重威胁儿童健康与家庭福祉。她强调,提升超声筛查与诊断技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增强我省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的关键任务。期望各位骨干珍惜机遇,全心投入,学思践悟;更当学以致用,精进诊断,惠泽患儿;尤须加强协作,互促互进,凝聚推动全省先心病防治的强大合力。

理论授课层层递进,庖丁解牛。超声医学科副主任王新霞深入剖析超声物理学与儿科参数优化之道,强调“探头如听诊器,参数即医者心音”,引导学员精研儿童专属成像逻辑。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刘云巧妙融合视频动画与标准切面、病例的动静态影像,将抽象的先心病血流动力学原理具象呈现,化玄奥为可感。超声医学科主任吴娟系统传授“节段分析法”、复杂和急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诊疗精髓,将扑朔迷离的超声图像转化为立体影像拼图,阐释“明辨分型、精准定性”的筛查核心要义。青年医师袁瑞、李亚敏和曾庆汝从临床视角切入,以鲜活病例为引,生动揭示诊疗“陷阱”,于细微处践行“一图一世界,一心一乾坤”的匠心理念。产科主任李根霞、小儿胸心外科主任范顺阳贯通围产保健与处置原则,确立“筛查-诊断-治疗”一体化闭环路径。理论教学直指核心:从超声物理基础、设备操作规范,到小儿心脏标准切面的精准获取及结构辨识;系统剖析了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简单先心病,以及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复杂畸形的胚胎发育、病理特征与典型超声影像表现;更进一步,剖析治疗方案抉择与预后评估的关键。

实战砺锋,让理论落地生根。紧张的一对一上机带教环节,吴娟、张君玲、袁瑞、李亚敏、曾庆汝、李红坤聚焦操作规范,手传心授,指导学员们在志愿者身上开启“真枪实弹”的演练,锤炼标准切面获取、异常影像甄别、动态视频解析及规范报告书写的硬核技能,获取“看得懂、测得准、判得明”的筛查诊断真本领。严格的结业考核以疾病识别与技能实操为双刃,要求学员限时完成切面获取、图像解析及诊断报告撰写,确保技能培训落地不走形,为国家先心病筛查网络输送精兵强将。学员们由衷感叹,“过去遇到先心病只能靠转诊,如今我们也能识别了!”“基金会确保我们安心学习,这份温暖必将传递至每位患儿心田。”

构建协同网络,激活区域防治动能。培训不仅是一次技术传承,更搭建起区域长效合作桥梁。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将以远程指导、病例会诊、技术下沉为纽带,持续驱动省内各地市在新生儿先心病筛查、诊断乃至治疗领域的整体跃升,实现“授人以渔”的长效赋能,织密先心病防治网络。

此次国家级超声技术培训的深耕,是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对国家“健康儿童行动”及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的坚实回应。通过锻造一支技术过硬、覆盖广泛的基层超声队伍,将国家级规范与前沿技术转化为普惠基层的切实力量,形成“国家-区域-基层”三级技术辐射网,将技术赋能作为缩小区域医疗差距的破题之笔。当精准筛查的星火在中原大地燎原,筑牢的便是守护万千儿童“心”生的长城。


文:超声医学科 刘云

图:凌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