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规范引领新篇章守护生育筑未来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去除术(TCRM)管理规范高级研修班郑州站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7-11  发布者: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19
分享到:

2025年7月5日,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承办的《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去除术(TCRM)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解读高级研修班(郑州站),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河南医院圆满收官。来自全国妇科微创领域的权威专家团队,通过"理论精讲-手术示教-模拟实训"三维联动模式,系统解析宫腔镜技术规范化应用的核心要点,围绕生育力保护与临床创新展开深度探讨,以区域标杆建设推动微创技术高质量发展。

研修班由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主任杨立主持开场。他介绍,本次会议以“规范、安全、创新”为核心目标,通过团体标准解读、手术演示、模拟实操等环节,推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去除术的规范化管理,以区域标杆建设推动微创技术高质量发展。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任琛琛致欢迎词时强调,作为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去除术管理规范培训中心”(2024年10月首批授牌),医院始终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自1998年开展腔镜技术以来,已建成四级腔镜培训基地,并于2025年6月引入河南省首台妇科机器人手术系统,成功完成10例恶性肿瘤根治术。本次“理论-演示-实操”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将充分发挥培训中心的技术辐射作用,推动河南地区宫腔镜技术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标准引领’的跨越升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冯力民教授以《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去除术管理规范》为核心,系统阐释了标准的制定逻辑与核心要点。她指出,该标准以“同质化管理”为目标,涵盖机构资质、人员准入、手术规范等全流程,首次统一“肌瘤去除术”术语(涵盖电切、无能量器械等方式),避免“冷刀”等非国际术语的混淆,为临床操作提供了统一“语言”。

针对手术规范,冯教授提出“分型管理”原则:0-2型肌瘤(黏膜下肌瘤)优先选择宫腔镜手术;3型肌瘤(肌壁间肌瘤)因解剖位置复杂,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评估后操作;同时引入STEP-W分类法评估手术难度,为术前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器械选择上,她强调“安全性优先”:0型肌瘤可采用无能量器械(如刨削)减少热损伤;1-2型肌瘤推荐双极电切,并坚持“包膜内切除”原则,最大限度降低出血与子宫穿孔风险。此外,她特别提醒术中需警惕液体超负荷(单极低钠、双极低钾,灌流液超2500ml需紧急处理),并通过超声监护防范宫颈损伤、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任琛琛教授以《子宫肌瘤的多元诊治思维与生育力保护》为题,围绕“生育需求”核心,提出子宫肌瘤诊疗的全周期管理策略。她指出,子宫肌瘤发病率与年龄、生育史密切相关,0-8型国际分型是治疗选择的重要依据:0-2型肌瘤优先宫腔镜手术,需坚持“包膜内切除”保护内膜,术后妊娠间隔需结合核磁评估(至少3个月);肌壁间、浆膜下肌瘤则适合腹腔镜或开腹手术,需注重缝合技巧与无瘤原则。

针对生育力保护,任教授强调“术前-术中-术后”全链条把控:术前通过AMH(抗缪勒管激素)、超声评估卵巢储备,低储备患者可考虑胚胎冻存;术中减少卵巢血供损伤,避免过度切除肌层;术后根据手术方式制定避孕间隔,密切监测妊娠期间子宫破裂风险,真正实现“治疗疾病”与“保护生育”的双重目标。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谭欣教授聚焦胚物残留(RPOC)合并肌层血管增强(EMV)的诊疗难题,提出“分层管理”策略:无症状、小残留患者可观察7-16周;有症状者首选宫腔镜手术,需在超声监护下精准清除,减少内膜损伤。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慧霞教授分享宫腔粘连的中医全程管理经验,强调术前用“宫粘二号方”调理体质,术后辨证采用归肾丸、针灸等方案,结合2024年《中西医结合宫腔粘连诊治共识》,实现中西医协同增效,为术后生育力恢复提供新路径。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峰教授介绍了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HTRS)的优势:通过“边切边吸”的机械旋切技术,无热损伤,尤其适合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应用于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3cm)等场景,且学习曲线短,利于基层推广。

杨立教授则围绕并发症防治展开详解,针对子宫穿孔、大出血、水中毒等风险,提出“术前充分评估子宫形态-术中超声监护-控制手术时间(≤1小时)及灌流量-多学科协作”的全流程防控体系,为临床安全保驾护航。

本次研修班的手术演示环节堪称“教科书级”示范。北京天坛医院冯力民教授现场完成多台宫腔镜手术,涵盖黏膜下肌瘤、子宫纵膈、内膜息肉等复杂病例,将理论标准转化为实操指南。

针对0型/1型黏膜下肌瘤患者,冯教授采用等离子电切镜,以“包膜内切除”减少出血,并通过300mmHg负压吸引清除残余组织,同步处理剖宫产瘢痕憩室,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子宫纵膈患者,她使用针状电极精准切开纵膈,术后放置雌激素膜促进内膜修复,强调“改善宫腔形态而非完全切除”的生育保护理念;年轻内膜息肉患者则采用7mm刨削器械,手动控制负压避免内膜热损伤,术后建议尽早备孕。

演示中,专家反复强调“个体化选择”:根据患者生育需求、病灶特点选择器械(等离子、刨削等),术中严格控制灌流压力(≤100mmHg)并实施超声监护,将“安全”与“规范”贯穿每一个操作细节。


本次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去除术(TCRM)管理规范高级研修班(郑州站)以《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去除术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为核心,通过标准解读、理论拓展与实操演示的有机结合,系统呈现了TCRM技术从规范操作到临床应用的完整路径。作为全国首批12家TCRM管理规范培训中心之一,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此次研修班中充分发挥区域辐射作用,将标准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临床规范,通过“理论精讲+模拟实训+手术示教”的模式,推动技术向基层下沉。会上,专家们围绕规范同质化管理、生育力保护全周期思维及技术创新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一致认为“规范为尺、创新为帆”是TCRM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精准诊疗体系的构建与多学科协作机制的深化,最终实现疗效提升与患者获益的双重目标。正如会议所强调的,宫腔镜技术的进步不仅在于“微创”,更在于“精准”与“人文”——以规范保障安全,以创新提升疗效,最终通过区域培训中心的持续赋能,为中原地区女性健康构建更安全、更可靠的医疗服务体系。



文图:妇科综合病区 王朝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