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科普】“治不好”的喉鸣,竟是它在作怪!

发布时间:2023-08-22  发布者: 党委宣传统战部    4712
分享到:

近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内科二病区收治了一例“普通而又特殊”的病例。

明宝(化名)是孕33周出生的早产儿,没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史。现在他4个月大了,因为“喉中痰鸣70天”来住院。

明宝反复喉中“痰响”,轻度咳嗽,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均按“支气管炎或肺炎”,给予口服抗生素、化痰药及雾化治疗,效果都不明显。患儿喉鸣、痰鸣仍然明显,哭闹及活动后症状加重,呼吸费力伴声音有些嘶哑,同时有睡眠障碍,进食量下降。明宝爸爸妈妈为此紧张、焦虑,日渐憔悴,孩子的病真的就治不好了么?

经多方打听,患儿来到郑大三附院小儿呼吸科。入院后,小儿呼吸内科主任张艳丽查看患儿,分析病情后,发现该患儿痰鸣、咳嗽症状虽然常见,但是治疗效果差,提示病情特殊,建议支气管镜检查鉴别病因。小儿呼吸内科二病区副主任朱志杰与医师王利红为患儿进行了可弯曲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检查中发现声门下肿物,向气道腔内膨胀性生长3/4,肿物处气管黏膜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呈鲜红色,考虑声门下血管瘤,术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血管瘤,然后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治疗一周,患儿喉喘鸣、呼吸费力及声音嘶哑症状逐步缓解,复查提示,管腔狭窄明显好转,气道梗阻症状明显缓解。困扰家属两个多月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血管瘤是由血管内皮异常生长所形成的团块,是婴儿期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声门下血管瘤相对少见。在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病率相对高,血管瘤在出生后三个月内出现,呼吸道梗阻症状和血管瘤增长速度快慢明显相关,MRI结合纤支镜检查有助于确诊。主要症状为喉喘鸣,呼吸困难,会造成患儿进食及睡眠障碍,严重者可窒息,极易误诊为单纯喉软骨发育不良,喉软化,喘息性支气管炎,喉炎等,导致延误治疗。该病依靠支气管镜、喉镜、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确诊,再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安全无创伤,且不良反应少,能大大减轻患儿痛苦。

及时明确诊断,早期给药治疗是声门下血管瘤治疗成功的关键。支气管镜检查可快速诊断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安全精准,值得推荐。



小儿呼吸科咨询电话:0371-66903247;0371-66903347

( 投稿邮箱zdsfy@126.com)




文图:小儿呼吸科二病区 朱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