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

声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大鼠标

光标

副屏

帮助

固定

快捷方式

读屏

退出

返回
顶部

【河南商报】张欣欣:作为儿科医生我很幸运也很幸福

发布时间:2024-03-14  发布者: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899
分享到:

只做一件事,能坚持多久?在86岁老人张欣欣的字典里,答案是一辈子。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如果眼睛还能看得清,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简称“郑大三附院”)的儿科门诊和病房内,还能见到她的身影,听见她的笑声。

【初见】因父学医 为爱奔赴

在这里忙碌了一辈子,她早已将郑大三附院视为家,与这里的“战友”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冬日的午后,阳光拨开厚重的云雾,溜进郑大三附院家属院的一户人家,爬上窗前老人的脸庞。“要是腿脚争点气,咱还能去门诊病房走走看看,兴许还能帮上忙。”张欣欣望向窗外,沉沉地叹了口气。

“这么大年纪,就不要去给孩子们添乱了嘛!”92岁的老伴冯先生将一杯热茶递到爱人手上,“一辈子的妇幼人,佩服你!”老人笑嘻嘻地竖起拇指,诙谐的话语,瞬时将张欣欣逗乐了。

张欣欣,出生于河南开封。幼年时,因父亲常年生病,她便励志要当医生,“先救下自己父亲的命”。可天不遂人愿,没等到她考上医学院,父亲就撒手人寰。那时,痛苦的张欣欣想弃医,改学喜欢的地质专业,但她的老师劝她说:“你是家里老大,还有那么多兄弟姐妹要照顾。”

她因父亲想要学医,最终却因“家中老大”的身份成为医学生。虽原因不同,却都指向责任和家人,都因爱而生。而考入河南医学院(现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后,张欣欣选择成为一名“不吃香”“不好干”的儿科医生,亦是因为“爱”。

“就是喜欢孩子,看见孩子就高兴。”六十余载飞逝,再忆当初,她依旧笑言。


【有爱】科里的“老大姐”,自掏腰包的“陌生人”

1986年,是张欣欣人生中的重要一年。那年,因新成立的河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现郑大三附院)建儿科系,她便从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调至该院。但彼时,她人尚在援非途中。

回国后的张欣欣,被任命为儿科主任。相较于如今上千张床位的儿科,那时的儿科各项条件都不太好,“只有几十张床,除了我们几个年纪大的,其他都是毕业没多久的孩子”。

在张欣欣心里,科里的人,不论年纪大小,都是需要被她关爱的对象。而同样,科里的人,不论年纪大小,也都愿意有事找“大欣儿”。

“工作上的事,家里的事,大家都愿意跟她说。”对郑大三附院儿科门诊原护士长蔡春玲来说,张欣欣是老主任,是老师,也像妈妈一样关心她,“有次我不舒服请假了,那时候没电话,她让她女儿专门跑我家里问情况。”

而得知同事家属生病,同事正值夜班无暇顾及时,她甚至带着同为医生的老伴连夜前往救治。“她还经常周末带我们骑车、跳舞,让我们把身体搞好,不然怎么帮别人。”回忆起往事,蔡春玲难掩感动。

对同事如此,对病人亦如此。看见条件不好的病人出院时因欠费为难,她会自掏腰包为其解困;看到有病人为给孩子治病不舍得吃穿,她会将家里吃的穿的送去;看到有病人逃费出院,她驱车上百公里“讨医药费”,却因心疼对方转头垫付所有费用……

明明做好本职工作就好,为何还要如此?说起这些,张欣欣掩嘴笑了,“看见他们开心,好好的,我也跟着高兴。就想把小孩子病治好了,他们冲你笑,那是很幸福的。”


【执着】一切亲力亲为,是出了名的“严”

张欣欣的严,在郑大三附院儿科是出了名的。

“看病不是做其他,尤其儿科,特别是小儿血液病,基础必须打扎实。”为让年轻医生打好基础,对医学保持严谨且持续学习的态度,她要求每天早晚两次查房,每次查房时年轻医生都要报病例,并随时接受她和其他高年资医生的提问。

“我们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院,也是教学医院。我是医生,也是老师,跟一般学院的老师还不一样。”作为小儿血液病方面的专家、儿科教研室的主任,张欣欣授课已几十年,可每次有课,她还是会提前一字一句对着教案备课。而年轻医生想要走上讲台,则必须按照规矩办:给老一辈医生试讲。这样的试讲有时会反复两三次,有时要经历五次以上。

“她对学生这样严格,对自己也很严格。”正如郑大三附院小儿血液病科原主任王西阁所言,张欣欣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初为医生时,她向实验室同事请教如何解析标本,即便所写报告被三番五次退回、重做;成为科主任时,每次有同事参会或学习归来,她总会第一时间请教,以了解学科前沿新动态;退休返聘时,70岁的她自学电脑,靠背字典拼音学会打字,只因习惯一切亲力亲为,只因还想在一线坐诊。

“2018年时,张老师还参与病例讨论,每周五雷打不动,还定期查房。”在郑大三附院副院长徐发林的眼里,张欣欣是个心态好、会工作、会生活、会讲课的好医生、好老师,而逻辑思维能力强、思维清晰则是她最大的特点。

“看病不留疑问,基本到她那儿就有结论了。”王西阁、蔡春玲对此印象深刻,而同样有此感受的,还有该院原儿科主任贾天明。“她知识面广,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遇到一个疑难病,她能拓展开,单一的病她又能讲得深。”徐发林说。


【传承】一日妇幼人,一生妇幼情

认真、直率、不留情面;热爱、专注、忘我奉献……年轻一辈如此评价张欣欣,而在张欣欣的心目中,郑大三附院儿科,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大家庭:大家一起冲,没人讲得失,没人谈条件,没人在乎付出多少。

正是在这样的团队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郑大三附院儿科在河南乃至全国小儿血液病治疗上先行先为,不仅登上国际血液病大会介绍研究成果,规范化治疗方案也与国际接轨。

“像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方面的科学研究,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做科研,张欣欣利用下班和闲暇时间,带领研究生天天蹲实验室。时至今日,包括白血病基因表达研究在内的多项系列研究,依旧在该科室进行着。

“算是我们科室的一种传承吧。在我们这里一直追求精准诊断,尤其是儿童白血病,没有余地。”说到这里,王西阁的语气格外坚定。

的确,在这里,白血病不再是难治愈性疾病,无数曾被判“死刑”的人获得新生,并开启新的人生旅程。比如那个和两位好友同时患急性髓系白血病,在这里治疗后活下来的女孩;比如生病就到郑大三附院儿科的一家四代人……

“为患者考虑,待患者如亲人,这是我们妇幼人一直传承的准则。”谈及儿科医生应具备的要素,身为老妇幼人、老儿科人的张欣欣说了十三个字:耐心、细心,善观察、善思考、爱孩子。在她看来,爱是前提,是第一步,也是关键要素。


《河南商报》( 2024年03月07日 第 A12 版)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苗苗 通讯员 华小亚 何剑烁 文/图